黃疸是
犬貓
常見的臨床症狀,當皮膚、黏膜(如牙齦)及眼白變黃時,代表血液中的膽紅素(Bilirubin)濃度過高。膽紅素是紅血球分解後的代謝產物,當肝臟無法正常處理或膽汁排泄受阻時,就會導致膽紅素堆積,進而出現黃疸現象。
📍犬貓黃疸的三大病理機制
1️⃣肝前性黃疸(Pre-hepatic Jaundice)
由紅血球大量破壞(溶血)所引起,超出肝臟代謝膽紅素的能力。
🔹 常見病因:
- 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(IMHA):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紅血球,導致溶血。
- 寄生蟲感染(如巴貝西亞病):部分血液寄生蟲會破壞紅血球。
- 遺傳性溶血性疾病(罕見):某些品種可能存在遺傳缺陷,導致紅血球異常。
- 中毒(如洋蔥、蒜、銅中毒):某些食物和重金屬可引發溶血。
2️肝性黃疸(Hepatic Jaundice)
由於肝臟細胞受損,導致膽紅素代謝異常。
🔹 常見病因:
- 病毒性、細菌性或真菌性肝炎:感染可能引發肝功能受損。
- 脂肪肝(Feline Hepatic Lipidosis):常見於肥胖貓咪,特別是突然停止進食時。
- 肝纖維化或肝硬化:長期肝臟損傷可能導致功能衰退。
- 腫瘤或轉移性癌症:影響肝臟運作並影響膽紅素代謝。
3️ 肝後性黃疸(Post-hepatic Jaundice)
由於膽汁排出受阻,膽紅素無法正常排除體外。
🔹 常見病因:
- 膽管炎或膽管阻塞(如膽結石、炎症性病變)。
- 膽囊破裂或發炎。
- 胰臟腫瘤壓迫膽道,影響膽汁流動。
📍犬貓黃疸的臨床症狀
黃疸的症狀 可能依病因不同而有所變化,常見表現包括:
✅ 皮膚、眼白、牙齦發黃(最典型的症狀)。
✅ 精神不振,變得嗜睡、活動力下降。
✅ 食慾降低,甚至完全拒絕進食。
✅ 嘔吐、腹瀉,有些個體可能出現消化道不適。
✅ 尿液顏色變深(呈現濃茶色或咖啡色)。
✅ 腹部腫脹(可能因肝腫大或腹水導致)。
📍犬貓黃疸的診斷與治療
1️⃣診斷方法
🔹 血液檢查:檢測肝功能(ALT、AST、ALP、總膽紅素)、紅血球數量、免疫指標。
🔹 影像學檢查(超音波、X光):評估肝臟與膽道是否異常。
🔹 細胞學檢查:如懷疑腫瘤,可能需要進行細針抽吸(FNA)或活檢。
2️治療方式(依病因調整)
🔹 肝前性黃疸(紅血球破壞):
- 輸血(如貧血嚴重)
- 免疫抑制治療(自體免疫性疾病)
- 抗寄生蟲藥物(如因寄生蟲感染導致)
🔹 肝性黃疸(肝臟受損):
- 保肝藥物(如S-腺苷甲硫氨酸、牛磺酸、肝素)
- 營養支持(高蛋白、低脂飲食,特別針對脂肪肝的貓)
- 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療(若有感染)
🔹 肝後性黃疸(膽汁阻塞):
- 手術或引流(如膽管阻塞、膽囊破裂)
- 抗發炎治療(如類固醇)
- 內視鏡或介入性治療(如膽道支架)
📍居家照護與黃疸預防
✅營養管理:提供高品質、易消化的飲食,避免脂肪過量堆積。
✅規律用藥:遵從獸醫指示,不可擅自停藥或改變劑量。
✅定期檢查:特別是高齡犬貓或有肝病史的動物,每年進行血液檢查。
✅避免毒物:洋蔥、大蒜、巧克力、葡萄、某些藥物都可能引起肝臟損傷。